杨兵兵,男,汉族,中共党员,1967年10月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工学硕士,二级教授,工程师,焊接高级技师,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持人,2021年陕西省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
“用焊枪点亮匠心”——杨兵兵
一、勤学苦练 精益求精
听着“噗噗”电弧击穿管子坡口钝边发出的电弧声,身形矫健、戴着眼镜的杨兵兵老师正在焊接实训基地给学生们演示管管对接单面焊双面成型打底焊的操作项目。他一边做着示范,一边耐心给学生讲解,如何根据电弧声音来判断管道里面焊缝成形情况,以及根据听到的“噗噗”声如何调整焊接手法,焊出漂亮的焊缝。
精益求精,是工匠的追求。不骄傲、不满足、追求完美,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杨兵兵老师在坚持传承工匠精神,钻研技能提升的路上,始终笃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因为热爱和精益求精,担任焊接实训指导教师多年的他,从未满足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而是坚持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和提升自己的焊接操作技能。
2001年以前,杨兵兵一直在一家大型军工企业从事铸造技术开发工作,因技术过硬,成为企业技术骨干。2005年4月入职现在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由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成为材料工程学院的一名焊接专业教师。由于工作性质的转变以及从事专业的差异,对他本人的专业知识,特别是焊接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他本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从事教学工作20多年,回想起当时学习焊接的辛苦,杨兵兵表示,焊接是一个脏、累、苦的工种,工作环境冬天冷、夏天热,还要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天衣服都湿透了,稍不留意衣服就可能会被烧穿,那段时间几乎没有几件完整的衣服穿,而手脚和胳膊也经常会被烫伤,留了很多烫过的伤疤,但当问他后悔吗?他的回答是:“我感谢当初自己选择了教师职业,更感恩有幸成为了一名焊接实训指导老师,可以用自己的技术培养更多的焊接人才。”,就如当初时培训他焊接技术的李教练问话时的场景:“杨老师,大热天的,你是教学生技能的,又不实际操作生产,基本手法掌握就可以了,你水平已经很好了,再这样辛苦的练习有必要吗?”,当时他只是微微的笑了笑并没有回答,只是漏出了坚毅的目光,心里只是默默的念叨“技能达不到足够的水平,我永不停歇”。多年来,他始终笃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因为热爱和精益求精,从事职业教育教学的他,从未满足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而是一直学习、坚持学习。
与没有实际从事焊接工作的多数人认识不同,焊接操作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工种,即对操作技能和焊接理论同时要求非常高的一个工种,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焊工,两者缺一不可,因而在操作技能提高的同时,杨老师也特别注重焊接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完美结合,他一边钻研各类国内外焊接标准规范,一边苦练各种操作技能,并在工作中不停的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让他很快成为专业教学中能文善武的技术“多面手”,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离子焊、激光焊等多种焊接方法他样样精通,并拥有10余项高难度特种设备焊工操作证,以及电焊工职业等级高级考评员证书。
二、言传身教 传道授业
杨兵兵不仅技术精湛,更是一位乐于分享、善于传承的工匠。他深知焊接技术的传承和发扬对于培养焊接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因此,他积极投身于技能传承和人才培养工作,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焊接专业学生、同行、和社会培训学校,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焊接人才。
多年来,该同志长期坚守在焊接实训教学指导一线,承担了《焊条电弧焊技术》《CO2气体保护焊技术》《热加工实训》《焊接技能基本实训》《焊接技能综合实训》《智能焊接技术实训》等多门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及焊接实训教学任务,学期实训周数均保持在15周左右,年均工作量保持在600课时左右,保质、保量、安全的完成了实训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中,该同志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充分利用实训教学的特点,把育人与教学有机相结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时刻不忘以身作则,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反复演示,精心指导,通过教师的行为,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责任感和事业心,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在实训教学中,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从而拉近了师生距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注重工作室、专业教学及校外教师的技能提升,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勤教苦练,使团队教师实力大幅提升,多名教师取得技师、国际焊工证书,并担任行业、国家、省级焊接大赛裁判。承担10余届陕西省、国家职业院校焊接骨干教师培训班指导教师,培训骨干教师300余人,助力专业教师焊接操作技能提升。担任多家焊接培训学校指导专家,为其制定培训计划、教学标准、试题库,并为其指导教师进行操作、教学实施等培训工作,助力培训学校教学能力及培训效果提升。
在他的带领下,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为核心的焊接专业为企业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焊接人才,其优秀表现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和赞誉。其中有多名学生已成为企业骨干、高级技师、企业或省级技术能手,如目前就职于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的陕西工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学生—高级技师靳虎平,先后荣获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一等奖、航天六院“技术能手”、公司技能明星等20 余项荣誉;又如目前就职于清华大学基础工程训练中心的高级技师高党寻,多次荣获清华大学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市技术能手、国家大赛裁判等多项荣誉。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杨兵兵深知,只有做好传承,技术才更有价值,这不仅是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使命。
三、聚焦创新 引领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杨兵兵深知,教学改革、技术改革创新是决定学校、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钻进去,才有技术成果走出来。
在焊接制造领域,杨兵兵带领大师工作室成员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厅级、院级或企业的10多项研发项目,如圆满完成了“铝镁合金方箱焊接成型及应力控制研究”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完成了“精密铸造模具曲面结构焊接工艺研究”等多项企业横向项目,取得了“一种方形存储焊接结构件的内撑工装”“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教学的实训装置”等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本人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10余篇。
教学研究方面,本人先后主持了陕西省教研课题“高职焊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职业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等省级教研课题4项,担任副组长分别完成了“高职专科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国家教学标准”以及《高职本科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国家教学标准》的修订工作。撰写相关教研论文3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10余篇,获省职教学会、中国职业教育学会优秀论文7篇,其中的“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分获省职教学会、中国职教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
教材及课程建设方面,主编了《焊接实训》《焊条电弧焊接头实作》《CO2气体保护焊技术》《铜合金铸件铸造技术》等教材5本,参编了《熔焊原理》等教材2本。主持和参与了《铜合金铸件铸造技术》《焊接结构生产》《焊条电弧焊实作》等多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主持参与的横向项目为企业创收3000余万,主持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主编教材获职业教育国家级“十四五”规划教材1本,主持课程获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
四、产教融合 共赢发展
从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走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动者,作为二级教授、陕西省焊接技能大师的杨兵兵教授,依托近10年的企业工作经历及20余年的高职院校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将个人所思所想注入到产教融合,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中。
一是走出去,与陕西省乃至全国多家知名焊接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如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西安核设备有限公司、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等,在为企业提供优质毕业生的技术上,同时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近年来就企业员工培训来说,就为多家企业开展培训项目13项,培训员工1000余人次,使企业实实在在得到实惠。
二是请进来,将企业技术专家、管理专家请进学校,共建和开发焊接“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真实产品为载体,最新工艺为纽带,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共同编写立体化、数字化的焊接实训教材、理实一体化教材,共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技能大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产教融合,共同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经过多年的发展,大师工作室所依托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已经取得了多项荣誉:陕西省焊接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央财支持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示范点、全国焊接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工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21年德国莱茵TUV授权成立陕西工院国际焊接培训考试中心。
不断钻研,初心不变。工作以来,杨兵兵技能大师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地坚守,默默地努力,一点一点地积攒着光和热,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大师路上匠心筑梦,用满心热爱淬炼美丽焊花,用一腔赤诚书写责任担当。